歌词良宵
[al: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00:03.32]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
[00:15.01]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
[00:42.88]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
[00:49.09]鸟语花香的景象,
[00:57.76]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01:18.07]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
[01:34.97]草桥畔桃红柳绿、
[01:39.27]百花盛开的画面。
[01:42.97]接下来,
[02:10.28]在竖琴的伴奏下,
[02:14.83]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02:19.69]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02:28.52]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02:39.01]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
[02:44.35]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02:50.09]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
[02:53.85]乐曲转入A微调,
[02:55.83]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
[03:04.29]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
[03:06.60]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
[03:13.95]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03:27.58]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
[04:03.33]乐曲进入副部。
[04:19.28]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
[04:33.62]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
[04:48.38]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
[04:50.58]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04:54.83]音乐转入活泼、
[04:56.35]欢快的回旋曲,
[04:57.84]旋律轻松活泼。
[04:59.38]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
[05:22.54]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
[05:30.12]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05:42.76]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
[05:47.01]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05:52.15]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
[05:56.12]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
[06:04.04]结拜为兄弟。
[06:05.39]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06:14.04]在这段快板过后,
[06:19.95]音乐转入慢板,
[07:21.08]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07:29.21]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
[07:34.09]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07:16.36]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
[08:13.02]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
[08:23.74]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
[08:34.75]音乐表现十八相送、
[08:42.38]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08:53.70]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
[08:57.43]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
[09:30.33]约梁山伯去探望。
[09:35.01]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09:41.11]突然,
[09:53.80]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
[09:57.12]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
[10:01.61]音乐进入展开部,
[10:05.55]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0:21.76]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
[10:37.02]祝英台抗婚不嫁。
[10:41.32]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
[10:49.43]阴沉的音调,
[10:53.08]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10:59.74]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
[11:05.01]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11:12.37]乐队以强烈的全奏,
[11:24.06]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11:34.69]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
[11:42.49]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
[11:55.63]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12:02.93]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
[13:12.43]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
[13:35.34]传说中正在此时,
[13:43.75]梁山伯来祝家探望,
[13:56.19]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
[15:39.25]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15:42.31]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15:44.56]这段旋律缠绵悱恻,
[15:46.46]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
[15:53.45]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
[15:57.75]表现得淋漓尽致。
[15:59.51]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
[16:01.94]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
[16:11.15]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
[16:15.87]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16:22.63]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
[16:27.71]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
[16:33.99]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
[16:40.77]她与父亲约定,
[16:56.96]穿素服上花轿,
[17:02.71]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
[17:06.63]父亲同意。
[17:09.27]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17:13.76]在这段旋律中,
[17:15.81]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
[17:18.57]激昂而果断,
[17:19.92]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17:23.94]这里加了板鼓,
[17:25.53]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
[17:34.07]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17:39.52]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
[17:43.51]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
[17:55.51]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
[18:02.07]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
[18:12.88]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
[18:23.99]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
[18:31.63]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18:36.34]最后是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
[18:49.56]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
[18:51.90]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
[18:54.62]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
[18:56.87]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
[19:04.07]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当祝英台撞向石碑,
[19:10.03]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
[19:16.14]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19:20.52]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
[19:24.56]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19:45.45]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
[19:52.99]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
[19:57.27]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摘自短歌行)
[00:00.009]
[99: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