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始惑,用音乐反思生命
在近期的一个访问里,李健说到「都说四十不惑,但我却疑惑很多。」四十岁是一个转折期,要不就是浑沌、要不就是自在,正也是因为李健对生命、对命运的疑惑,才能创作出许多检视时代的歌曲,让他的第六张创作专辑《李健》能跟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事、物,发展出对话。
像是哲学、又像是自我对话的反思,此张专辑彷佛是一本随性而发的旅行诗辑,集结李健2011年到2015年的创作,歌曲创作灵感来自世界各地:自非洲环保议题而生的《深海之寻》、在意大利发生的穿越梦与现实迷幻感的《美若黎明》、京都浪漫的《雨后初晴》、北京那些离乡人们的故事《迷雾》、因东北路人萧瑟背影所生的《风吹黄昏》、改编自苏格兰民谣的《消失的月光》,以及翻唱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主题曲,透过生活上的细微小事,每首歌都带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线,整张专辑就像李健随性却又深刻的个性一般,因着这看似随性的旅行,渗透生命的哲理。
第六张创作专辑《李健》,朴实中的深刻与精致
音乐制作方面,李健坚持要让这张专辑纯朴而精致。此张专辑他与默契十足的制作人赵兆在编配制作上,下了许多功夫,用配置表现专属歌曲故事的深度及温度,像是《众妙》使用西洋乐器,写的却是东方的旋律,用音乐巧妙的将灵感发生的俄罗斯,结合了中国人对信仰的反思。整张专辑的制作,都在寻找介于朴实和高雅的平衡,希望既能体现歌曲朴实的旋律及李健清澈的人声,又能在不破坏两者的基础上,做到出其不意、充满吸引力的音乐。
专辑设计找到在台湾以书籍设计知名的王志弘老师,李健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要求:希望设计可以回归到最传统的方型包装,不要过多的花俏,要唱片只说出音乐该说的故事。王志弘老师使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王迈送给李健的画作当作封面,这张画作一直挂在李健家里,就好像“李健”是灵感的源头,提供给外界灵感,再藉由其他媒介反思回自身,成为双向的省思,也就像李健的创作一样,不停的被激发、去激发。在设计上,用极简的当代感表现深刻的音乐,少了外界对李健的柔软印象,把李健个人所独特俱有的态度个性,表现无遗。
孤独在人群,命运的漩涡
李健第六张同名创作专辑《李健》,用了各种不同的媒介,词、曲、编曲、乐器配制、设计、当代艺术,衬托出这张属于四十岁的专辑:关于不惑之年、关于对命运的思考、关于束手无力时的心态,整张专辑就像在生命的不完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归属。四十岁如果拥有好的心态,就不是困惑,而是能够「自在」,当拥有了这样的心态,不惑和挣扎就迎难而解。李健说道:「谁说人一定要活的明明白白,人生就是时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着,是一种体会属于人类情感的岁月,人的情感还是最有魅力的。」用情感的魅力,李健在这张专辑里,散发出了故事以及温度,让进入这张专辑的听众,一同旅行。
专辑歌曲介绍
1. 深海之寻
「我的辉煌让你黯淡了很久,我的挥洒穷尽了你的所有」
因着联合国环保主题,创作出大自然对人类的包容。
专辑的开门歌使用了李健在非洲生出灵感的《深海之寻》。这首以海为主题的歌曲,是因联合国环境署环保事件的关系而生:人类对海索取太多,毁坏了无数的自然环境,虽换来所谓的现代文明,却同时暴露了人类的无知。而大自然却像母亲一样,永远用包容、用宽容默默的忍受人类,像在等待孩子自己醒悟。副歌歌词中用了极大的反差,跟海洋直接对话:「我的辉煌让你黯淡了很久,我的挥洒穷尽了你的所有」,用反思的方式,写出了自然对人类的失望、人类对自然的亏欠。制作人赵兆就着音乐里的故事,编出了一首纯英式的编配,就像在英国的海滩,灰着天,看着那片下着雨的海洋,所作出的反思。
2. 美若黎明
时光的过去,带来重新的开始;
带着魔幻主义,从梦境走到现实的黎明……
如果说人在异乡能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应该就是对时间的感受,尤其是到不同的时区,昨天跟明天的概念变得明确又不那么明确。这首歌曲是在意大利创作的,由于时差的关系,李健起得特别早,突然发现早上的阳光给了他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欣喜的感受到一天起始的状态,过去已随着时间过去,人却能充满希望的重新开始。歌曲创作的概念带着一点魔幻主义,借鉴了马尔克斯的写作方法:人特别早起时会有种感受,好像昨夜的梦还没忘掉,却已走入现实,就像处在现实与梦境中的状态,一种萌发状态。「我看见梦中人走出彩色的房间」,就像一个幻影,可能是少年时候的自己,歌词描述这个少年人看见梦中人的感觉,他对女性的印象似油画一般,那意象是美好、充满希望的,恰如早晨的阳光。在音乐的配置上,加入了欧洲民俗音乐特色的手风琴,合声的部份配上了美声,融合意大利标志性的歌剧元素,整首歌就像在传述欧洲民间的浪漫故事。
3. 日落之前
「...无论有天我们多成熟在爱面前还是孩子」
爱情的再来临,一切都不算太晚。
这首歌曲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婚礼。李健参加朋友的婚礼,新郎新娘双方都不是初婚,这也让李健发现,再婚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更对爱情发出了另一层面的省思:很多事情靠努力是没用的,许多人的第一段婚姻都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人的阶段状态不一样,也许要经过一番波折,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对的人。很多人觉得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对纯情的事物似乎熟视无睹,但当真正属于你的人来临的时候,初恋般的心态又会被带了回来,自己震惊自己,原来一切都还有可能。
歌名是因为李健看了电影《日落之前》,觉得人生在世只要还活着,一切都不会太迟,即使第二次、第三次结婚,都依然可能会有如初的激情,日落之前,每件事都不是太迟的。命运很多时候是无法靠自己左右的,有些事可以把握,但很多事,人是无能为力的。通常人们会歌颂从一而终的爱情,但恰恰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一开始就碰到最适合你的人。生活的轨迹环环相扣,人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永远难以预料,没有人会永远走直线,而是会走到另一个自己无法预计的方向,情感更是。这一首作品重新提示了对爱情和对爱人的信心与希望。
在音乐上,制作人总共做了近六个不同的版本,录完音后却又被李健自己推翻重来,才总算有了现在的版本:开头用简单的吉他替这首歌定调,尔后慢慢的在编曲上加入婚礼使用的乐器,增加不同的厚度,但都维持简单的配器、用唯美的方式处理,搭配李健声音里深刻的故事经历,就像用音乐带我们回到爱情的初点一样,用简单、纯粹,说出深刻又复杂那份对爱的省思。
4. 沧海轻舟
「信仰欲望花落草长,若说云烟也非过眼」
人与信仰、人与生命,追求到最终的省思。
看似简单的四个字,然而《沧海轻舟》却是一个特别大的主题。歌曲内写到天空虽然看起来那样的安静详和,然而在白云底下的人世间却发生战争,歌词唱到「信仰欲望花落草长」,从此起彼生的信仰和欲望,带到自身对人生所追寻的看法:「总有先贤化星闪闪,可我宁愿灯光为伴」,先贤成为了天空中的星星,闪烁天边故然为好,但李健自己还是喜欢人间人情,包括人世间的冷漠,因为那是专属于人的。李健对「命」「运」两字更是有特殊的见解:「命如山运似轻舟世间沧海」,人们总在为了寻找命运而跋山涉水,最后发现自己就在山里,发现寻找的那个命就是自己所处的那座山,但却还在山中寻找命运,忘了自己把控不了命运。这歌用了东方旋律的层次堆栈,带出命运与追寻的层层迭迭。
5. 雨后初晴
「...信奉春风细雨,在梦里寻找真实还信以为真」
京都细雨的浪漫,用音乐带出连绵的思念。
《雨后初晴》是李健在日本京都创作的歌曲。那是11月底的京都,虽然有几天放晴,但整体来说,这座古城天天都在下雨,这幅景象也让音乐诗人特别的感性,李健说自己喜欢下雨的日本,因为雨让整个世界充满了诗意,他在歌词里也描述这份浪漫:「还有谁像我一样信奉着春风细雨」。在京都,李健发现许多东西似曾相识,这首歌写得看似爱情,但其实不是情歌,词中的「你」其实是个故意不讲出的某个特定的人,反射歌词里「在梦里寻找真实还信以为真」。京都就像是一个不真实的地方,就像是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人们说着你听不懂的语言,却在这陌生的城市,更靠近心里的信念:「我只相信古老的情感」。
音乐上最早的动机和味道充满些许的日本传统音乐的和声以及调性的表现,一开场用吉他弹的几个旋律,是整首乐曲创作的雏形,更构成日本最典型的音层:增四度,这个音层其实是音乐人不太愿意用的音层,因为它会让人听起来不太习惯,却也因着这份违和感,带出深植内心那份信以为真的熟悉,段落中用了钢琴富含情感面的表现,诉出似梦非梦的唯美状态。更在听起来像是结尾的部份,加了一段意想不到的爵士:以为结束,又起了一段,让看似已经结束的想往,继续延续。
6. 众妙
「可我忘不掉曾有的瞬间,心里升腾的美好」
在人生的迷宫里,找寻通天的道路……
歌曲的创作原形是两年前去俄罗斯,当地的人带李健参观了许多教堂,欧洲的文明源于教堂,这让李健想到了他去了那么多教堂却没找到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还是没看见信仰」),毕竟游客般从艺术史上的参观,无法触碰到信仰的精髓。信仰,对于处在不惑之年的李健还是在寻找的状态,他相信有种力量主宰着世界,物理学上也证明过:这个世界的95%,是靠着暗物者在推动,人类眼睛能看到的只占5%,相信的不一定看得到,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就像歌词里所说到的:「当我看不到通天的道路...又看到无边的虚无」,而他还是「宁愿相信有神灵存在」。
歌曲中表达了李健对人本质的看法,他坚信着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多样性难以理解,其实很多人的存在是在拓宽我们自己对人类的认识。现代人面对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公,越来越有疑问,而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带着疑问生活的,找到信仰或依靠,似乎能带来释然。
7. 迷雾
从迷雾里,看见希望
关于这个时代,写给离开家乡的人们……
一首关于时代的作品,写给外出打工、离开家乡的人们,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现实的无奈及盼望。当艺术家呈现城乡结合乡村时,不是诗情画意的,而是冷冰冰残酷的,例如:贾樟柯导演电影里的汾阳并不美好,甚至有时让人感到绝望,刘晓东画里的三峡,渔民们表情木讷,穿得衣衫褴褛。在北京也会看到很多身处底层的人的麻木,生活里的这些人让李健想到了当代艺术中那份冷冽的写实,他们看似很难融入这个城市,却因着现实,继续带着未被兑现的梦想生活在城市里。这首歌一开头就对这些人唱到:「你可知道在你的故乡,有人在等你回来,念念不忘」,每个出外拼搏的人,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都曾有过心酸、迷惘、渴望成功的时候,这时,亲人总是最好的后盾:默默的支持,等待他的回来。迷雾里,更多其实是描写着人们看不清现在、看不清未来,处在迷雾里的处处困难境遇,「是什么理由让你还在这里」、「有什么理由让你踏上归途」。
《迷雾》的歌词是专辑里李健写得最长、创作时间最长,也参与了演奏。是首充满社会寓意的歌曲,歌词酝酿很久。这首歌讲的不只是在北京的人,更是整个时代的状态,很多乡村城镇的差异、环境已经够不堪,最终恶劣的却还抵不过人的状态:农民失去土地一无所有。这些人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比较单纯,于是他们「不敢怀疑因为走不出你的善良」,因着纯朴的善良,用逆来顺受、默默忍耐的态度来接受现实。
这首歌在刚开始录制DEMO时,只有一把吉他和李健的声音,虽只录了一遍,却让制作人赵兆感动万分,因为这首歌的词,富饶着写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因此,在配器上选择了非常朴素简单的方法,让听众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词上,音乐上不做任何技巧手法,以朴实为主。最后结尾的大齐唱「呜呜...」以一种无限循环渐弱结束,更是希望表达出:所有在外拼搏的人们,以及亲人们期盼他们回家的故事,会继续在这个社会中存在,这些为着美好的生活艰苦奋斗着的人们。
8. 风吹黄昏
「谁知道他是谁谁知道他找谁」
用低音唱述出疯人的故事,黄昏街头的那些背影。
《风吹黄昏》是李健在歌唱生涯里唱过最低音的一首歌,这首歌全是低音,李健用这首低音的歌曲,阐述出社会角落人们的故事,那些黄昏街头里会出现的失魂人们。小时候在东北,李健经常在街上看到精神失常的老人,造成精神失常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受了刺激、感情太深才会放不下,还是有牵挂。这首歌创作的初衷,是因为大街上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有些老人有时很常看到,但是过两天又看不到了,可能死了,却又不知道「他是谁」、「他找谁」、他从哪里来?是何许人也?余华写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时,他写作的动机是有天在王府井大街看到一个穿着很体面的老人,在大街上泪流满面旁若无人的大哭,而旁人熟视无睹,余华却被这个场景深深震憾,李健也有同感,老人有非常离奇的背景或有非常丰富的故事,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愿意知道。「在黄昏街头我常看到他一个苍老的人」,他总会看见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旁边的人赶路匆匆,李健写的是这个疯人、这个凄凉的晚景。这首歌更带我们回到一个哲学的问题,从这个老人反思出一个意向:看似疯狂、精神异常的老人,却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孤独。
9. 消失的月光
「当我深陷最寒冷的苦难亲爱的我要你远走他乡」
带着骑士般的精神,传递出纠结牺牲的情感。
改编自苏格兰民谣的这首《消失的月光》写的是爱情中的骑士精神,男人不希望女人受牵连的浪漫故事。虽然曾经有过优美的爱情:「我们曾流连在银色的月光……」却又因着现实的更迭,带来了忧伤:「可我们如何穿越命运的漩窝...相爱的人啊怎能不悲伤」,就是因为爱得深刻,曾经拥有过那些美好,在发生苦难时,更希望爱人能离开自己,过得更好。音乐上的编配显出正面的美好,带着弦乐的亮度,跟歌曲本身所传递的感伤形成相当大的反差,利用这种反差暗含远去的年代,已经消逝的骑士精神。
10. 假如爱有天意
「情到深处在一起听不见风中的叹息」
唯美爱情里,永远学不会遗忘的课题
翻唱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的主题曲,李健为了填词,特别重新看了一遍这部十二年前的电影。电影里设计女主角不经意的重温了母亲的初恋状态,那是关于那时代社会阶级状况下无法结合、无疾而终的苦恋,而下一代正好也碰到类似的恋情,巧的是,不管时光为何,讲述的都是真爱。歌词把这份念念不忘、刻骨铭心的爱情表达出来:「谁知道爱是什么,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这份爱的力量除了传递给自我、传递给他人,更会深刻的留在心头「用尽一生的时间,竟学不会遗忘」,歌曲的最后,用了李健高亢的嗓音,叙述那份真切深刻的爱恋,曲调上虽然哀伤却不会沈痛,编曲虽带着忧郁却是唯美,彷佛在透视爱情中潜藏着的那些刻骨铭心,以及信奉着真爱最终将会被实现的坚持。
不惑之年的始惑,用音乐反思生命
在近期的一个访问里,李健说到「都说四十不惑,但我却疑惑很多。」四十岁是一个转折期,要不就是浑沌、要不就是自在,正也是因为李健对生命、对命运的疑惑,才能创作出许多检视时代的歌曲,让他的第六张创作专辑《李健》能跟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事、物,发展出对话。
像是哲学、又像是自我对话的反思,此张专辑彷佛是一本随性而发的旅行诗辑,集结李健2011年到2015年的创作,歌曲创作灵感... [展开]
返回顶部